• 回顾2019,你想起哪些燃情瞬间?

            策划:肖珊执行|撰文:吴茹梦、程芳题图:吴彤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告别10年代,我们迎来了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而最早出生的“00后”也要迈入20岁的大门。  过去的一年里,哪些面孔让你铭记,哪些热词让你共鸣,哪些瞬间让你热血沸腾?  如果你记忆中的“燃”是风驰电掣、谁与争锋的速度与激情,那么柔软与温暖何尝不燃?如果你想象中的“燃”是一往无前的孤胆英雄,在唇枪舌战里应对自如,那么与合作伙伴同舟共济,团队乃至整个校园戮力同心又何尝不燃?如果你所常见的“燃”是百尺竿头于浪潮之巅闪烁的科创之光,更深远更持久的传承与坚守又何尝不燃?  在岁末年初的专题中,我们特意制作了一期年度盘点,回顾学子记忆中的2019十大燃情时刻。一往无前且冲刺,浩荡飞驰闯人生提起“速度”,这个沸腾而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词,你会想到什么?也许是呼啸而过的风,是冲刺与跨越,是冲破阻碍而一往无前的力量。  2019年8月,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山西体育中心拉开序幕。在体校甲组男子100米决赛上,来自湖北队的李泽洋就用实力证明了什么是飞驰与速度:他以10秒40的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冠军。  这位“把风甩在后面”的小伙李泽洋,是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身怀绝技的他入校不久,初崭露头角,就被湖北省田径专业队一眼相中,成为备战全国青年运动会的一员强将。这条飞驰的路,是由汗水和刻苦训练铺就的。  一路在短跑速度上突破晋升的李泽洋,也一路在学习的路上打怪升级。“我的目标是像清华大学的‘眼镜飞人’胡凯、王煜一样,既能当飞人也能当学霸。”他摘下眼镜,指着绑在镜腿上的固定架说道。  从比赛视频中看到,李泽洋越过终点线,意气风发,高举左手向全场欢呼,用昂扬的姿态点燃了全场。  比赛虽然划上了圆满句号,但人生的跑道永无止境,李泽洋清晰认识到,未来还有一个个目标要去追逐,“我的梦想是接近谢震业、苏炳添,加入国家队,代表中国队比赛。”峥嵘岁月何壮哉,雄辩天下数慷慨第十二届“华夏杯”国际华语辩论锦标赛,武汉大学辩论队荣获冠军。  我校辩论队在小组赛中以两胜战绩成功出线,在复赛、半决赛中,又分别过招香港浸会大学、悉尼大学,最终在决赛与同样来自中国大陆的辩论强队西安交通大学强强相遇。武大辩论队以敏捷才思和团体精神,对“人是不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哲学经典命题做出精彩而逻辑严密的辩论,最终以12:3的大比分优势赢下决赛,摘得桂冠。  面对成功后的鲜花与掌声,辩手们十分冷静。黄思晗说:“我们只是整个武大辩论的标准体系与氛围下培养出的小辩手,真正厉害的是武大热爱思辨之风,经年不衰、风雨无阻。”本科生罗子麟认为,“辩论是一门非常需要时间沉淀和精力倾注的功夫。”  武大辩论的气韵孕育出一代代辩手,一代代辩手又以青春风采为“雄辩武大”更添荣光。唇枪舌战、激烈交锋、来回攻守,语言的战场硝烟弥漫,思辨的光芒在这连珠妙语中璀璨生辉,这或许是武大雄辩的魅力所在———向世界传递思想的声音。群雄壮志话数理,万里纳入胸怀间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斩获8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和1个三等奖,囊括了非数学组和数学低年组两项第一名,一等奖获奖总数名列全国第二。  问起是什么支撑他们取得如此好成绩时,“数霸”们的回答低调而霸气外露。弘毅学堂2017级的焦子昂将自己一直喜欢数学的原因归结为“成绩好而促进良性循环”。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基地班2017级的付佳奇,一开始是为了从数学中“获得尊重”,后来慢慢发现数学“此中有真意”而越走越深。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被列为我校重点资助的学科竞赛项目,学校为其建立了专项经费和激励机制,以机制推动竞赛,用竞赛带动创新。学校组织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专业教师为有意参加竞赛的同学有针对性地培训讲解方法,并建立了交流群。在攻克难题和交流讨论中,他们进一步发现了数学之美。数学基地班2017级的尚镇冰认为,“比如欧拉公式,极其简单,但蕴含着无与伦比的美,数学中这样的美比比皆是。”沧溟辽阔波涛涌,创新如潮看今朝2019年,大学生和创业之间还有多少距离?武大学子以接连不断的出色表现,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有力的回答。  7月12日,2019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落幕。我校两个创业项目参赛,其中,电子信息学院梁赫西团队的“激光网桥”摘得“创业冠军”桂冠,获得20万元资金扶持;测绘学院李赛红团队的“Goodscan物流助手”摘得“创业之星”,获得18万元资金扶持。  没过多久,捷报传来:在7月19日落幕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武汉大学代表队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创武汉大学历届参赛最好成绩。  骄人的成绩赢得一片称赞。“太优秀啦”的感慨背后,是对武大学子在实践中不断突破自己、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由衷认可。2019年,武大学子以飒爽英姿自信地证明:创业,并非遥不可及;创新,武大学子不在话下。锐笔论古今内外,育才明成人知天10月17日,武汉大学首届基础通识课优秀论文奖颁奖典礼在樱顶老图书馆举行,百余篇代表作将合编为论文集《何以成人,何以知天》出版。  两大基础通识课给了学生们一个深度阅读、深度思考中外经典的机会。与“经典”的碰撞更激发了不少学子对“何以成人”这一问题的“别样思考”。物理学院的康新宇意欲探讨柏拉图和儒家思想的相似和差异,来自文学院的张博瑾则深度辨析“哥白尼原则”的人文意义与现实价值……仔细品读论文集,可以发现,经过一年通识教育,学生们“脑洞大开”的思维火花让人赞叹:从物理世界到生命领域,从古希腊哲学谈到科学方法,体现着学生们对“何为人,成为何人,何以成人”的思考。副校长周叶中点评指出:“我看了二三十篇论文,真的是很不错,超出预期。”瑰中重宝终完璧,点石成金更有章在故宫博物院,游人能够欣赏到《石渠宝笈》《清明上河图》《马踏飞燕》,近距离饱览司母戊鼎、太和殿龙椅……这些恐怕多半要归功于隐居故宫的一群身怀绝技的国宝级文物修复师。不过,传统的修复技巧多半仰赖于朱光潜先生所言的“筋肉技巧”,清理、打磨、添补、镶嵌,经日复一日的练习与体会,才有玲珑剔透的指尖功夫。面对多少有些繁琐的修复工作,我们不禁问,可有其它方法节省这巨大的时间成本?  在生命科学学院谢志雄教授和陈宇教授的指导下,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弘毅学堂、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6名本科生组队,致力于将合成生物学应用于文物修复领域,解决丝绸文物轻薄、脆弱的现状,用生物材料对丝绸文物进行加固,同时添加能够抵御霉菌污染和光损伤的蛋白质多肽,使文物状况得到改善,得以更长久的保存。  前不久,在波士顿海恩斯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遗传学工程大赛(iGEM)大赛上,该团队凭借独出心裁的生物加固材料———细菌纤维素的应用,夺得金奖并获得了最佳新应用单项奖的提名,为我校iGEM战绩再添辉煌。思先烈筚路蓝缕,续使命高璇凯歌“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倾倒,我会给你拥抱。”在6月21日举行的毕业典礼上,11000余名毕业生冒着暴雨合唱《合照》《我爱你中国》,一万件透明的雨衣像一万只轻盈的翅膀,从珞珈启程飞扬。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在9月8日举行的开学仪式上,7200多名本科新生为这个特别的日子筹划了一场气吞山河的国旗传递仪式。当巨幅五星红旗缓缓从头顶经过,国旗下的青年学子伸出双手,触摸头顶的五星红旗,指尖真实的温度和胸中澎湃的激情交织。由学生组成的方阵变换出10-70的巨幅数字,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致敬,大家齐声高喊“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用青春告白祖国。  武大人的告白方式从来别开生面。网络隔空拉歌,融媒体中心精益求精制作MV,老调谱新曲,卫星来助阵,海燕合唱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自发组织“青春,为祖国歌唱”拉歌活动,号召青年学子们献歌新中国70周年华诞。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纷纷报道该活动。  正如校长窦贤康院士在开学典礼的致辞,“无论面对怎样的风云变幻,武大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爱国主义永远是我们武大人身上最鲜明的印记。”武大人一次次用歌声宣誓:我们爱“珈”爱“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舂锄扑扑趁春睛,满城金甲照眼明“放眼望到天边,连绵起伏的小小丘陵,一个接一个,被划成块状的不规则绿色稻田大方地铺陈开,仔细看田间,怎么有那么多凸起的灰色棱角?原来是沉积岩,错落着,像睡着了的石头爷爷们,躺在稻田里。”种太阳工作室的铁阳在日记里写道。  这是位于中国与越南边境区域的云南红河县的小新寨村,苗族、哈尼族、彝族、汉族的孩子们像田野里的玉米和稻田一般自由地生长,吸吮天地灵气。播撒公益的种子一如一年一度的春耕,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孕育生生不息的新力量。  “微爱珞珈”第二届校园健身公益环跑举行时,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小凯还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在了解到微爱珞珈是校友发起,为了资助贫困学生、帮助武大公益社团的捐赠项目之后,小凯毫不犹豫地报名争做志愿者:“看到许多已经头发花白的校友专门从天南海北赶回来,第一次那么强烈感受到武大对校友们的吸引力,感受到学校的魅力,备受感动。”今年5月20日,他正式把一万元永旺奖学金捐给微爱珞珈,将公益的火种传递下去。  在善意中茁壮成长,继而用自己的能力释放善意帮助别人,这是一个良性互动与点染的过程。春风的暖意乍至,那些酣眠的公益之种在厚土中纷纷睁开惺忪睡眼,酝酿一整个冬天的力量喷薄欲出。热血青春传薪火,赤诚雪魂照汗青假如有这样一个“时光宝盒”,能“穿越”百年时光,回到1919年的“五四现场”,还能与五四先辈“对话”,会有怎样一番体验?4月25日,这个“时光宝盒”出现在武汉大学校园里,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  当天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武大学子拿着手机参与“五四映像”互动,在“时光宝盒”前拍摄照片并打印出属于自己的“五四头条”,排队准备进入“时光列车”互动,参与沉浸式体验。  100年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愤外交之失策,秉爱国之热忱,群谋集赀,拍电欧洲和会及北京政府力争山东问题,并愿作北京学界之后援”,率先响应五四爱国运动,在武汉学生联合会中发挥着骨干和中坚作用。100年后,百余名武大学子身着不同历史时期青年学子的服装,齐声合唱《我的祖国》《五月的鲜花》《同学》等歌曲,歌声从武大樱顶的老图书馆,流动到鸟语花香的樱花大道,再到停驻着时光宝盒的梅园操场,用快闪歌声向先辈致敬。  12月19日晚,《致〈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的回信》新书发布会在人文馆主厅举行。该书由11封回信组成,以“给革命先辈的一封回信”的形式向广大团员青年生动讲述英烈故事,解读一代代革命先烈“青春告白祖国”的信仰根基,激励珞珈青年自觉坚定跟党走的初心,践行接续奋斗的使命。  校党委书记韩进寄语学子时指出,武汉大学是一所烙印着红色记忆和爱国传统的大学,青年学子要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作毕生追求,用实际行动向革命先烈致敬。雄关漫道穷且坚,攻坚克难莫等闲《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发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语,“我太难了”毫无悬念入选。  “我太难了”是一次全民自嘲式的时代呼吸。小到伤风感冒,大到日夜鏖战准备考研,每个坎坷背后都藏着成百上千个“小确丧”式叹息。如果说勇敢就是迎难而上,那么把害怕与不快转化为生活的力量之源,拥抱“确丧”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智慧。  身为“武大新闻与传播学院男辩手近几年来的代表”,舞台之上,他是今年金秋“全程最佳辩手”与“杰出辩手”的得主,是代表校队在各大赛事中捧回无数荣耀的“黄金四辩”,是无数后辈眼中那颗璀璨的星;舞台之下,他是保送北大的“学霸”,是雷军奖学金得主,是活跃于各类社团与班级活动的“学生工作达人”,是拿到无数奖项荣誉的“三好学生”……一路的磨砺和淬炼造就了他今日的锋芒———他就是崔磊,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广告学系本科生。  回望过去,今天的“学霸”也曾是茫茫新生中的一个普通小孩:没有出众的才艺,成绩不算名列前茅。但是,三年的珞珈生活淬炼了他,正如崔磊所言:“武大是一片沃土,抱着期待做好每一件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珞珈榜样绝不是我们印象中刻板的绩点超高的学霸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淬炼成钢的精神,这种精神与珞珈精神相得益彰,感染着他们身边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