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纪念余志宏诞辰百年

期次:第193期    作者:李少白 徐瑞康   查看:23

   

    他用一生的努力、心血乃至生命向人们证明:他是按自己的方式诠释并践行了“哲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真理”这一重要论点。
    人物名片:余志宏(1916-1972),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37年投身抗日救国洪流,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湖南和平解放后,任湖南大学军代表兼秘书长。1951年到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到武汉大学任临时党委副书记兼副教务长。1956年辞去职务,协助李达校长重新创办哲学系,任系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62年起接替李达任系主任。他是湖南和平解放的功臣,是中国共产党解放事业的英雄模范,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建设者。《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6卷收录了余志宏传记。

    余志宏同志的一生可以概括为“青年时追求真理,中年时坚持真理,晚年时相信真理”。无论是青年投身革命,还是重建武大哲学系,都可以感受到他“立志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一精神贯彻始终。


    1980年,余志宏获彻底平反的大会上,原湖南地下党省委书记周里委托其夫人带来了一副挽联:“坚持革命,忠于人民,忆和平解放三湘,资君大力;冤屈喜昭,贤才痛失,听呜咽江流四水,和我悲歌!”对余志宏的贡献和命运予以高度肯定。据常凯在回忆周里的文章中称:“起用余志宏作为湖南和平解放策反工作小组组长是湖南地下党省委所做出的英明的人事举措。”余志宏在艰难、危险、复杂的战争局势中站在斗争第一线,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忠诚、智慧和才能。晚年周里曾称赞说,余志宏办事“聪慧、机智”。的确,若无过人的忠诚、智慧和才能,又怎能做出如此特殊的贡献!湖南的和平解放是人民解放事业的重大胜利,人称“湖南版的国共合作”;它对大西南云南、贵州及大西北新疆的和平解放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余志宏功不可没。
    1956年,李达校长决心在武汉大学重建哲学系,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才,直接点名余志宏来协助他工作。这是基于他对余志宏有深入的了解,他不仅知道余志宏是一位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追求真理,并富有理论素养的青年学者;还知道余志宏在湖南和平解放斗争中经受了巨大考验,表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忠诚和拥护。换句话说,谈论余志宏对哲学系重建所做的贡献,我们应该全面完整地看待他的人生经历,了解余志宏在这之前,特别是参加湖南和平解放斗争的英勇表现。


    余志宏有着短暂却辉煌的人生,简扼说来,有三个阶段:
    青年求学,参加抗日活动,投身革命直到湖南和平解放前后这一段。这一时期,他显示出了“立志追求真理”的巨大决心;以在湖南和平解放斗争中做出的特殊贡献为标志。
    中年时期,协助李达校长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这一时期国内政治运动多,如1957年“反右派”,1958年“拔白旗”,1959年“反右倾机会主义”等,并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临危受命,任哲学系党政实际负责人,领导哲学系开展全面工作。一方面,为培养学生,他高度重视建立一支有水平的教师队伍,十分尊重、关怀和团结他们。为落实毛主席的指示,他全力支持李达校长成立毛泽东思想研究室,著述《唯物辩证法大纲》一书。亲自讲授《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他十分爱护师生,友善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实事求是地鉴定毕业生资质,关心他们的未来发展。他还与师生一起到老革命苏区红安锻炼,向农民学种田犁地,与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说,他为贯彻李达校长的教育理念,算是尽责尽力、呕心沥血了。
    他在这一个时期亦有过“左”的错误,并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客观地说,这并非他有意所为;在当时的形势下他难以超越“宁左勿右”的干扰。然而,当国家实行“调整”政策,高校公布“60条”时,他作为哲学系的负责人不仅能区分学术和政治,分清是非;还能毫无私心杂念,坦诚承认错误,并为党分忧,敢于承担责任,或登门拜访、促膝长谈,或大会检讨、倾听批评,乃至赔礼道歉。他这样做,温暖了师生的心,保护了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了大家努力办好哲学系。可以看到,在这一时期,他以修正错误的形式表现了他对真理的坚持。
    晚年时期,即从1965年“文革”开始,直到1972年去世。在这一时期,伴随着1966年武大“李达三家村”案的发生,哲学系被诬为“反毛泽东思想的黑窝子,大染缸”,加上他以前在湖南的特殊经历,余志宏最先受到迫害,被戴上了许多不实的“政治帽子”,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直到身患癌症,含冤离世。在这过程中,他身处逆境,面对“批斗”却从不畏惧、从不低头,曾公开反驳批判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曲解;并断然抵制对历史的污蔑。他曾说过,“我不能死,我是哲学系的负责人,有责任为受冤屈的同志说话”;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上面反映李达同志的真相。他在这一时期铁骨铮铮,坚贞不屈,不愧是“逆风中的不倒松”。特别是,他最后病住岳麓山下农舍,预感到时日不多,写下了“山谷林深听鸟鸣,一生潇洒等轻尘,丹心夜夜对明月,莫计生前死后名”“创业艰难守业难,大同路上战犹酣”“真理常青光闪耀……识得自由与必然”等感人诗句,以表达忠于革命、忠于人民的赤子之心。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是重建哲学系中的重大问题,也是余志宏反复思考的问题。余志宏受李达校长重托,重建哲学系并担任系的实际负责人。李达校长识人很准,余志宏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工作。余志宏毕业于中山大学,继在王亚南主持的福建社会科学研究所做研究、撰稿,亦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有影响的文章、评论,还做过省政府主席的秘书,后又在湖南大学当过讲师。作为一位有学养的学者,他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熟谙“哲学即爱智慧”“我爱吾师,我更爱真理”。加上,他在湖南和平解放从事特殊工作,后曾任接管湖南大学的军代表、兼秘书长,以及50年代初期到北京中央马列学院学习等经历,他更是深深懂得追求真理的实践意义。他用一生的努力、心血乃至生命向人们证明:他是按自己的方式诠释并践行了“哲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真理”这一重要论点。他把哲学领域里的各种知识都集中到了这一点上;在重建哲学系时所做的一切工作也都是围绕这一点开展;他贯彻李达校长教育理念的初心也正在于这一点;他的人才培养理念、学科发展理念,也都与此息息相关。我们认为,这是余志宏——曾经的哲学系主任和党总书记,对重建武汉大学哲学系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我们觉得,这也是他最感人的地方。毫无疑问,这是他为哲学系重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余志宏同志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高尚的品格和遗世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李达校长和余志宏同志,武汉大学哲学系两位被载入《党史人物传》的人物,值得每一位武大师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向前!(作者分别为哲学学院1961届校友和退休教师)
(百年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