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四十年前的高考

期次:第195期    作者:刘治山   查看:79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到了。每逢此时,我就心潮澎湃,不由得想起40年前参加高考的情景。

    1975年2月,我从河北省南皮县北头中学毕业。那时,毕业意味着失业,我对于知识的向往和青年的理想只能暂时收回,开始和父老乡亲们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饥饿和劳累相伴相随。
    1977年深秋,我从广播中得知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兴奋了几个夜晚。后来,我和全县4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一起,参加了县教育局开设的“五七大学”师资培训班。县教育局选调全县最有经验的教师任教,当时的培养目标是补充县里紧缺的师资力量,主要是把高中所学知识再复习一遍。大家意气风发、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1977年,高考主要是以省为单位单独命题,各县(区)自主组织。我记得考试是在12月中旬,考政治、数学、语文和理化四门课程。考试前几天,母亲默默地为我祈祷着,期盼幸运能像雨点一样落在我头上。但是寒冬腊月,哪来的雨下?高考前那晚,当中学教师的父亲从学校赶回家,千叮咛万嘱咐:“以放松的心情去参加考试。”在那些几乎吃不到荤的艰苦日子里,母亲和大嫂专门为我做了汆牛肉丸子。
    上午八点半,考试开始了。做了几道题之后,激动的心情稍有平复,答题也比较正常了,能做的基本都做出来了。最后一天考理化,有一道化学题我从来没有见过,估计是为了拉开分数而设立的。我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认真推理、大胆试探,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做了出来。高考过后就是春节了,每个考生都忐忑不安地等待着那令人振奋抑或令人沮丧的消息。
    当时填报志愿是在高考之前,到底按什么标准录取?能录取多少名额?哪所学校适合自己?对于这些问题,谁都不知道答案。我的任课老师鼓励我考北京大学,我个人认为河北大学较为稳妥,所以就报了河北大学和外省的两所普通学校。
    两个月后,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农历正月十三,临近中午时分,我们一家正准备吃中午饭,有人从公社政府捎来喜讯:“刘治山被武汉大学破格录取”。接过盖有“武汉大学”鲜红印章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泛起一股喜悦,那时的心情至今难忘。后来才得知,我当年高考成绩303分(满分400分),位列全县所有考生第一名。所以才能被武汉大学破格录取。
    在武汉大学,我学的是物理系金属物理专业。我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除了上课就是自习。30多门功课,平均分数接近90分。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从事科研工作。国家恢复高考已经整整40年,它为广大寒门学子提供了进步的机会,也为他们打开了改变命运的出路。(作者系物理系1977级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