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产生重大国际影响

《自然·医学》同时发表李红良团队两篇论文

期次:第215期    作者:通讯员刘慧   查看:49
    本报讯(通讯员刘慧)12月11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同时发表2篇李红良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分别拓展了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肝脏手术常见并发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认识,并有望成为临床治疗的新突破口。
    本次发表的两篇论文中,The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TNFAIP3 mediates inactivation of hepatic ASK1 and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去泛素化酶TNFAIP3通过抑制肝脏ASK1活性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阐释了一条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展内在的抑制途径。博士后张鹏、王丕晓、博士生赵玲萍为共同第一作者,李红良和折志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An ALOX12-12-HETE-GPR31 signaling axis is a key mediator of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ALOX12-12-HETE-GPR31轴是调控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通路》)发现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决定性触发损伤因素,为近60年来肝脏缺血再灌注领域的治疗困境找到新的突破口。博士后张晓晶、博士生程旭、闫珍珍、方静为共同第一作者,李红良为通讯作者。
    当天,心血管国际顶级期刊《循环》(Circulation)在线发表李红良团队心脏领域最新研究成果。论文Targeting TMBIM1 Alleviates Pathological Cardiac Hypertrophy(《靶向调控TMBIM1改善病理性心肌肥厚》),首次揭示溶酶体代谢途径在病理性心脏重构中的关键作用,证实靶向多泡体(MVB)调控因子是治疗病理性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有效途径,为心力衰竭的临床防治提供了新靶点和新思路。博士生邓克穷,博士后赵光年、王志华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李红良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