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分析中国儿童拐卖网络

王真课题组成果在《自然·可持续发展》发表

期次:第230期       查看:45
    本报讯(通讯员易真)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王真课题组,在犯罪地理学领域的基于大数据分析中国儿童拐卖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日在《自然·可持续发展》(Nature Sustainability)在线发表
    论文题为《中国非法收养的儿童拐卖网络》(Child trafficking networks of illegal adoption in China),王真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王真课题组通过采集超过2万条网络寻亲数据,提出了应急性打拐等“被动”措施和在关键城市节点投放警力打拐等“主动”措施,为我国科学制定打拐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提供了决策依据。
    儿童拐卖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儿童拐卖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首次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了两级犯罪网络。研究发现,我国的儿童拐卖主要都是短距离拐卖,省内、市内拐卖占总拐卖数量的40%以上,而超过1000km的长距离拐卖少于30%。利用多种社会网络指标如拐入数量、拐出数量、总数量,研究者发现,省会、经济发达城市通常儿童拐卖案例较多,重点应该从这些大城市入手。而最重要的拐卖路径主要是从大城市拐向小城市、从西部到东部、从欠发达到发达地区,但路径上的阻隔不如节点上的阻隔有效。文章还分析了儿童拐卖可能的犯罪集团。
    在匿名评审过程中,三位审稿人对本研究做了极高评价,认为本研究是开创性的、重要的、迷人的、重大的成果。《自然·可持续发展》同期刊登《解开儿童拐卖的路径》的新闻观点文章,该文章对本研究做了报道。